|
|||||||||||
|
|
后稷故里 板枣飘香 | ||
|
||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山西省稷山县是后稷故里、板枣之乡。古有农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今有太阳集团tyc5997兴水利民,再造稷山供排水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2018年9月,稷山太阳集团tyc5997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担负历史使命,与后稷后人风雨同舟,携手并进,让这方沃土水更美、枣更香,让后稷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中秋节前我和同伴来到了山西的南部——稷山。为什么来这里?因为这里是素有“后稷故里”之称的稷山县,是农耕始祖“弃”(后稷,黄帝的玄孙,善于种植谷物,相传是农业始祖)的出生地,北有吕梁山,南有稷王山,汾河从中间川流而过。 在始行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山川河流,农谷作物,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探索这片最原始的土地。 古枣树生生不息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最有特色的千年枣林园区。宁静的乡间土路,两旁是奇形怪状的古树,树干上堆砌着饱经沧桑的历史年轮,古老神秘而富有生命力,让人仿佛穿越回久远的古代。 据说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稷山一带就生长着枣树,经过几千年的朝代变更,它们有的崎岖古岸、有的虬结龙盘、霜皮斑驳、屈突棘连。就连蜗牛都在此占据为王,举家族搬迁,身形巨大。 枣林园区 在这里,我像是看见自己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骁勇善战,北攻赵池,南征九江。我好像来过,又好似遗弃,在那棵斑驳的树影下,跳动的是我留下的马蹄印。对的,尽管我叱咤战场,风云所极,最后我又回到了这里,娶妻生子,就坐在那棵老树下,对着儿孙们吹嘘自己的英勇事迹。 在列国纷争的年代,它们始终以一种陌生的姿态,看着江山的起起伏伏。 这些老枣树生生不息地滋养着稷山的子民,在老树的周围不断有新生的小枣树,生命力顽强,一代抚养着一代,经久不衰。当地人为之取了个绰号——“祖宗三代”,真的是子孙满堂啊,一棵树都活得这么有尊严。它们其乐融融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摇曳生姿,祖祖辈辈地在这里诞生着古老又年轻的灵魂。 沉溺在无比轻柔恬静的拥抱里,向密密高高的树顶望上去,此时的阳光就像闪烁的黄玻璃,诉说着生命的高歌。崎岖不平的小路和路旁茂密的灌木丛,隔断了外面的村镇,也隔断了时间的伸延。树叶的沙沙声像似一种秘密的呼唤,闭上眼睛,盘起腿坐在树下,想象自己幻化成勇士的样子。 枝枝桠桠,沧桑变幻,两人才能勉强合抱过来,更让人惊奇的是树上依旧挂满了果实,大概它的根已经伸到了汾河的源头。 皇上爱吃的板枣 “江南橘红日,塞北枣红天”,江南橘子红的日子,北方的枣便渲染了整个天空。枣子成熟之际,就是皇宫内歌舞升平的时候。 据说有一天,皇帝微服出巡,行至稷山,看到当地的官民男女,都聚集河边,将红枣掷至河中,嬉戏喧闹,踏歌舞蹈。一帮文人雅客即兴饮酒赋诗,得知是当地的重大节日后皇帝诗兴大发,作诗三首,与民同乐,并一起品尝板枣,大赞甜脆生香,饱腹而归。 回宫后,皇帝和爱妃们共进午餐,面对桌上的十几道菜式,真的是吃腻了,满脑子都是在稷山吃到的香甜脆口的板枣。食欲不振之下,皇帝按耐不住,趁着夜黑风高爬遍了皇宫内的枣树,却没有找到和板枣一样味道的。遂连日跋涉于稷山长安令家中索求当地板枣,并一连住下大半个月以饱口腹之欲,并且常食不厌。 后来当地官员得知皇上爱吃板枣,便每年进贡,从此稷山板枣成为“御枣”,专供皇家享用。 寻找匠人取真经 乌鸡在唱着歌,水鸭在说情话,笨拙地拖着肥硕的身子漫步。 给自家二十多亩的枣园施完肥后,天已向晚,58岁的王大伯拖着锄头走到田埂边累的一句话都不想说。比他大两岁的老伴紧跟在身后,两个人身上满是土,种了一辈子的枣树,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了。 看看这片老祖先留下来的枣林被老两口打理得依然有序,不禁佩服,我们走过去打招呼,大伯憨笑,大妈腼腆:“从小就在这枣林里长大,记得小的时候就天天爬树,不知磨坏了多少条裤子,枣子熟得时候更是这样,每天都在这里摘枣打枣吃枣,可好吃呢……”说起童年,大妈疲惫的脸上绽出了笑容,看着头顶上的枣树平静地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好好种。” 在王大伯家讨了些枣子,未到嘴边就已闻到浓浓的醇香,肥硕的果实很有弹性,意犹未尽。关键是这种板枣可以拉丝,掰开后能拉出2-3厘米长的金黄色糖丝。 采摘丰收的果实 走的时候,大伯在枣园的土坯房里拿出了一袋枣,“娃儿爱吃,多带点”,憨厚的笑容像亲人一般,令人难忘……
|
相关新闻 |
·饺子飘香,喜迎冬至 ·流水迢迢湖水情 ·以知识为帆,行拼搏之舟 ·生命影响生命 ·智慧水务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培训有感 |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