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浅谈新建水厂工艺单元细节改善 | ||
|
||
进入水务行业以来,基本是在水厂生产岗位工作,有幸历经2座规模10万吨的新建水厂的投产过程。其中,2001年建成投产的潘湾水厂,是以长江为取水水源,净化后经32公里清水管道输送到咸安城区;另一座是2016年7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的王英水厂,水源为王英水库,经38公里的原水管道流入王英水厂净化处理后,再加压输送到咸宁市区配水管网。 潘湾水厂采用的是当时国内成熟的常规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技术单元。该水厂启用时,我对水厂常规工艺了解不多,特别是这类大型水厂都没见过,被动地摸索着工作。起初运行管理,是按照简单的设备操作培训实施开展,总体上保持正常运转。两三年后,厂区设备损坏、池面飘浮物、排泥沟淤积等维护量非常大。 王英水厂采用的也是常规水处理工艺,厂区构造和潘湾水厂大致相似,启用前我回顾起潘湾水厂这些年来生产运行中出现过的一些荣誉出现故障的细节问题,思索着在王英水厂要尽可能避免。多年前我曾提醒过中南设计院方现场调研人员,氯投加点不能与流量计距离太近,原因是管道水流停止后,加氯混合管段前后水中余氯残存浓度高,对电磁流量计的合金传感器探头腐蚀非常严重。潘湾水厂投入运行时没有关注到这点,当时花费十多万购置的进口品牌(科隆)DN1200电磁流量计,不到三年就坏了,包括后来宝塔配水厂同样型号的进厂流量计也没用几年就报废,这一痛点让我经常反思。 王英水厂在启用前期,我们召集生产主管和机电设备部维修人员,详细查看厂区各工艺关键点。当看到前加氯管线设计仍与潘湾水厂相似时,立即着手计划整改,报分管领导说明原因并得到支持。具体改善方法是把前加氯点移位到原水混合配水井,改造后效果很好,对进水电磁流量计的腐蚀隐患有效排除。在后面制水工艺运行过程中,逐步把加矾点也改造为雨瀑滴加式,更有利于增强药剂和原水充分混合效果。
矾液投加点改为雨瀑滴流式 平流沉淀池是制水工艺中的主要析泥区,堆积在池底并逐渐浓缩的淤泥需要定期排出。通常使用穿孔和刮泥行车配合排泥,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平流池排泥沟容易出现淤泥堆积,并逐渐变硬,经常需人工清淤。后来我们在改造尝试中,把穿孔排泥出口弯头倾斜了45度,以及对排泥行车垂直出水管加装弯头,并调整到合适角度利用水流去冲刷排泥沟边角。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排泥沟底淤积现象明显减少,改造后基本不用人工去清理淤泥。 水厂制水过程中矾液投加稳定性非常重要,根据现有的装备还是会不时出现堵塞现象。比如加矾配液池,容易飞入虫子或掉进细渣,搅拌机运转时,这些颗粒状杂质随着搅动溶液悬浮,会从池底部被持续吸入加矾计量泵前端过滤器内堆积,到一定程度会堵塞流道,致计量泵腔体真空破坏,从而造成泵不出液体,我们吃过几次这种断矾现象的亏。根据实际需要我们一是对配液池加装细纱防虫网;二是矾液搅拌充分溶解后,间断性停止搅拌机,根据实际需要捞出漂浮物,避免吸入加药管道,自这些细节问题整改后,再未出现过类似问题。 其实在水厂日常运行管理中,还有诸多小细节可加以改善,只要我们用心琢磨怎样去减少麻烦,避免故障,总能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这一改善过程,也能让我们员工更深入地去理解制水工艺中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方法,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有效思考并解决问题。
|
相关新闻 |
·饺子飘香,喜迎冬至 ·流水迢迢湖水情 ·以知识为帆,行拼搏之舟 ·生命影响生命 ·智慧水务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培训有感 |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